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品德教育

 

教師不只是把書教會

重要的是把人教好

 

學生不只是把書讀會

 

重要的是培養健全的人格

 

品德教育經驗分享

 

以前,當我們還小的時候,爸媽跟我們說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,在學校,和同學一起生活,我學到了要成為一個有團隊精神的人,可是同時間,從小到大,不時傳入我們耳裡從不改變的宣導話,是要我們成為有「品德」的人。 到底何謂品德,他跟我們很遙遠嗎?他摸得到嗎?或者是他跟我們從前學的禮貌、操性有關係嗎? 我認為,品德有內在的涵養與外在的言行分別,內在的涵養可能無法用任何方式表現,但在生活中,可能由一個小動作便能使人感受得到,而外在的品德雖不能說乏善可陳,但金玉其外,敗絮其內的品德,是禁不起考驗的。所以論及內在的品德,我認為跟從前所學的各種道理都是息息相關的,所以我將品德主要分為負責、團隊精神、榮譽、操守、涵養五大類。

負責,以做事態度而言就是有始有終;就待人處世而言,遵守承諾就是一種負責的表現;生活中做好自己份內的事,就是負責的行為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逃避責任,以為不聽、不看、不說就不關自己的事情,像是團隊報告不參與討論、上司交代的工作沒有及時完成,又或者是個人行為而造成別人的困擾,這些都不是負責的態度。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,像是因為貪玩跌倒受傷了,傷口在我們的身上,沒有人可以幫我們分擔。上學後,因為健忘沒有帶美術用具而被老師處罰,也沒有人可以幫我們挨罵。出社會後,因為懶惰而沒有達成進度,更沒有人可以幫我們承擔,所以負責任是一個人對於自己個人認真的程度,既是對自己的肯定,也是給別人一個看待自己的方式,我相信一個有品德的人,他會對自己負責,而唯有對自己負責的人,別人才會相信你、並將重要的事情託付給你。

團隊精神,是團隊成員為了團隊的利益與目標而相互協助、盡心盡力的意願與作風。像是玩遊戲分組時,大家都會為了爭取自己團隊的榮耀而努力,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奮鬥,不是為了誰,而是為了這個團隊,這就是一種團隊精神的表現。當在遊戲中有人跌倒了、受傷了,大家會停下腳步關心他;過程中有人感到失落、沮喪,大家也會陪伴在他身旁安慰他、鼓勵他,這就是團隊。作為一個團隊,每個團員都要懂得互相幫助、包容以及分享,在人際關係中也是如此。在現代的社會人際關係與做事的態度最為重要,而這兩者都建立在品德上,好的品德結交好的朋友,負責敬業的做事態度才能擁有一番成就。

至於說到榮譽,我們從一出生下來,就面臨了各式各樣的榮譽的表揚、稱讚。從學會走路,爸媽稱讚給你糖吃;學校裡,考了前三名有學校獎狀,老師的讚美;與朋友交往,他們的認同及讚許;職場上老闆的加薪及鼓舞…等,我們日常生活,到處無不是榮譽的頒發,甚至我們可以說是為了榮譽而活。而個人因意識到這種肯定和褒獎所產生的道德情感,通稱榮譽感。 個人認為,榮譽之所以是品德一部份是因為,凡是榮譽都源自於讚美,我們受到他人讚美因此更加努力,或者肯定自己所做的行為,因此,我們要學著讚美她人,會讚美他人的人是有品德的,因為他願意透過讚美他人使對方開心,俗話說:懂得付出的人,最美麗。我想,這是美德的魅力吧!

操守,我認為是一社會環境在一長時間文化歷史傳承間,所衍生的東西,每個國家及文化有不同的操守,並且從我們一出生下來,就開始被教育的觀念、行為。姑且不論是否每個國家不同的操守是否一致,但就社會角度而言,一個有操守的人,大家是尊敬他且認為他是一位有德性的人,因為他們知道時麼時候要做甚麼樣的事情,他們做的事情大家可以接受且期待的,在這操守的自行間,也透漏著不以一己之見而行動,而是考慮社會大眾,這才是操守。

涵養,是指身心方面的修養功夫,有時也指控制情緒的能力。 常常聽說的EQ就是情緒涵養,是指個人具有足夠的能力去管理自身的情緒,即在不同的情境下,均能恰當地表達個人的意見及內心的感受。 所以我們是不是時常能感受到,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,他們的神韻,他們胸襟,都有種說起來穩重、但更確切來說是很有涵養的人呢!而我深信,這是品德當中相當不可或缺的元素,一個有涵養的人,大家才會覺得他的內心是踏實的,我們才會喜歡他。

有品德的人,是負責的、有團隊精神的,並且在擁有榮譽感的同時,也不忘讚美他人,此外也遵守操守、擁有涵養。但俗話說:「坐而言,不如起而行」平時我們就要從生活中做起,對於別人託付的事情,一旦我們答應,就要允諾且做到最好;在團隊合作時,不忘聽聽其他的意見,接受他人批評,也讚美他人;此外,平時要保持著開闊的胸襟,能夠容忍他人的缺點,在學會原諒他人的同時,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。倘若我們每個人都能一起培養好的品德、一起學習,相信未來的我們,不再為了個人利益,而是替對方著想,和樂融融的大家庭。

 

 

 

品德教育實例分享

311時,
台灣人的熱情與援助,
從生活到心理幫助了很多日本朋友,
如今,奶奶以63歲的高齡,
第二次的騎自行車環台感謝大家,
溫暖的一段開場,更鼓舞所有人的心,
她說,
已經63歲的她可以,大家一定也行!

這是奶奶感動台灣的一趟旅行。

 

相關新聞連結 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41216000576-260107